首页 > 封面故事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课程设置

2021-11-02 15:04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人物名片:王卓群,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外华文教育、大华语、华文教育与传播。

  (《丝路纵横》杂志社编辑部)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东南亚的华侨,泉州籍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与中国的文化和贸易联系更加紧密,从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的现状来看,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本科阶段应适当增置华文教育相关课程,多方位通力合作,共同搭建高校本科生的实践项目,更好地为文化相通奠定基础。


  重视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的原因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下,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充分认识到与中国进行更加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吸引了一大批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的“学习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学习需求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东南亚地处亚洲东南部,其中包括11个国家: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东帝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便惠及东南亚地区11国。这些国家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也是文化沟通交流、互鉴学习的重要区域。

  因此,东南亚各国在汉语(华语)学习方面所存在的巨大需求值得关注。在东南亚各国的拉力和我国的推力共同作用下,中文已经纳入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这对华文教育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机遇;同时,也对我国华文教育体系的完善与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是挑战。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教育领域既是市场,也是交流合作的平台。做好面向沿线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教育,有利于中国与东南亚诸国进行更加密切的交流,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更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形成。


  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的现状


  华语地位仍需提升。虽然华语在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已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但是东帝汶、柬埔寨、缅甸、文莱四国仍未明确出台政策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因此,华语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仍旧有提升的空间,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度思考并采取措施来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在东南亚地区的深度覆盖。

  华文教师资源匮乏。在教师数量方面,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师数量呈现紧缺状态。相对于拥有汉语学习需求的学生数量来说,本土华语教师的紧缺,以及疫情时代下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及公派教师的缺口,致使华语教育的教师资源面临着巨大压力。

  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对于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来说,我国每年派出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及公派教师便是其中坚教学力量。但是由于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及公派教师的职业性质,多数人或是将其当作实践经历,或是当作毕业后的短期缓冲就业途径。因此,我国难以对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领域进行长期稳定的汉语教师队伍的输出。

  本土华文教师专业性较弱,往往是懂得中文的一些老教师在担任华语教学的任务,缺少对汉语本体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并且在专业技能方面,缺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技能训练。因此,由这类本土华文教师进行教授的学生,往往出现华语掌握不全面,无法真正巩固汉语知识,锻炼汉语技能。

  本土教师存在老龄化严重的情况,华文教师性别比例失衡情况突出。东南亚地区的本土华语教师多数都为会说汉语的老教师,而年轻的华语教师少之又少,这就难以给东南亚地区的华语教育带来新鲜的血液,难以支持华文教育的发展和壮大。

  此外,不仅仅是东南亚本土的华文教师,就是我国派出的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和公派教师,也以女性教师占大多数。这样的教师组成结构影响了华文教育的深层次以及多元化发展。

  华文教材与教学内容。总体上来说,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所使用的教材与本土学生存在不匹配的情况。选用的教材的难度与学生水平不匹配,造成学生无法有效、高效地学习汉语。

  尽管有许多学者对于东南亚地区所使用的华文教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并未提出短期内改善这类教材使用情况的策略,也尚未实施针对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特点的教材编写。

  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本土教师的专业性不足,往往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东南亚地区,除了部分坚持使用汉语的华人家庭,汉语学习者缺乏语言环境,就对教师如何创设语言学习环境,如何在课堂课后进行语言操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本科阶段,国际中文教育专业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选修课,同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诸多同类型的课程,并且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方面基本相同。

  国际中文教育的专业侧重点和专业特色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但是国内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当中,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的开设并非十分充分,往往依赖于基础理论课程。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8年4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

  在《国标》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本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言教学法、汉语写作。专业选修课为:第二语言习得概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概论、语音与语音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词汇与词汇教学、汉字与汉字教学、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化概论、现代教育技术、海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汉语修辞学、语用学、中华才艺、外语。实践课为:安排学生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参与教学的所有环节,并撰写实习报告。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程主要集中在理论基础课上,涉及实践的课程较少,且对于实践课程的课时要求不够清晰。

  二是课程设置主要以语言类、文学类以及教学理论类为主,呈现出明显的“语言+文学+文化+教学实践”模式。但是明显看出专业特色仍然不够突出,对于国际中文教师的实践训练课程设置仍然缺乏。

  三是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普适性,缺少针对特定区域的国际中文教师的专业性课程,就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需求来说,显然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置是存在不足的。


  华文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华文教育专业。在《教育部关于公布2004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的通知》中正式批准暨南大学首办“华文教育专业”,仅面向海外招收来华留学生。紧随其后,华侨大学也设立了华文教育专业。

  “华文教育”专业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东南亚地区华文教师紧缺、专业素养不够的问题。但是华文教育在我国本科教育阶段仍然属于弱势地位,开展这一专业的学校目前仅有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以及云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数量难以填补东南亚地区华语教师的缺口。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中的华文教育类课程。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本科阶段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以语言、文化、教育类的基础理论课程为主,辅以实践类课程。但是如《国标》所列出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并没有提及华文教育类的课程。

  在许多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中,涉及华文教育的课程十分少。针对东南亚学生的偏误分析,学习行为以及学习心理的分析研究,以及针对东南亚学生特点进行的课堂教学训练也较少。此外,对于东南亚国家的国情、社会状况的学习也较为缺乏。

  在缺少华文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情况下,所培养的本科生很难具有全面的华文教师应有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缺少对东南亚汉语学习者的全面的偏误分析,无法准确地预测他们可能出现的偏误,因而难以设计出较为有效的方案来帮助学生避免出现偏误。二是学生不了解任教国学生的母语,在遇到一些教学问题时,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此外,学习学习者的母语,是有利于汉语教师进行语言对比的,从而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在《国标》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实践课的课时要求。此外,在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缺少面向东南亚华文教育的教育见习、实习。相关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学能力的培养还不够系统以及完善。

  尤其是在疫情时代,短期学习汉语和汉文化的交流团无法来华,许多高校的本科阶段的学生无法通过这条途径来进行教学实践。

新加坡鱼尾狮公园一瞥 黄培金/摄

  针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华文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建议


  在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中适当增加与华文教育有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例如华文教育概论、华文教育学、华文教育史等。以及考虑增设对东南亚地区华语学习者进行偏误分析的课程。在国际中文教育本科阶段有必要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职业规划教育,向本科阶段的学生充分展示本专业的职业道路。

  思考增设华文教育专业的可能性,以及破除华文教育专业仅针对留学生的局面,将一些有投身华文教育事业的本土学生吸纳进本专业。此外,应当提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以及华文教育专业的地位,让社会各界人士能够了解本专业并且支持本专业的发展。

  地处东南沿海以及我国南部与东南亚国家接壤的高校,是有足够条件能够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进行合作。这些高校可以与东南亚国家的各类学校成立相关的实习合作项目,由国内高校提供华文教师的资源,东南亚高校提供汉语学习者,一教一学,既能够缓解东南亚地区华语教师资源的匮乏,同时也能加强我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本科阶段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使本科阶段的学生在未来的求职当中具有竞争力。而在疫情时代,这样的合作可以转移到线上进行,如今国内的网课学习模式已然能够满足与日常的学习,各高校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学习平台来进行教学合作。

  国际汉语传播应当摆脱单一的政府支持模式,寻求国家、社会、企业、高校的多方合作。国家和政府应当关注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和华文教育的发展,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以及公派教师的选拔以及培训,汉语教育行业的发展等问题,扮演好管理者和规则制定者的角色。在线上教育学习平台日渐完善的今天,国家也可以大力支持这些企业、平台进入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利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沿线国家的汉语学习。

  随着疫情时代的到来,单一的政府支持模式难以突破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的困境,拥有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高校不能够只看到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还应看到汉语师资培训的巨大需求,在当前校际合作无法达到预期时,可以线上进行一些面向汉语学习者的汉语知识、汉语技能、中国文化相关的公开课、讲座等。

  高校能够与企业合作,利用先进的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校际的合作教学项目,帮助沿线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同时也能够让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完成实习指标。

  东南亚国家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是一个有潜力,有需求的华文教育市场,但是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缺少华文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尤其是在疫情时代,许多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为对象的见习、实习项目被迫中断。当前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难以培养出契合东南亚需求的华语教师。除了增设华文教育专业,吸收国内学生学习华语教育专业外。更迫切的是要在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本科阶段设置华文教育类课程,以及寻求汉语教学实践的新路径。(文/王卓群)


阅读上一篇

X射线光电子能谱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2024-02-28 16:38:53.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互联网时代闽南语文化的海内外传播

2021-11-02 15:04:16.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