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风范

潘再枝 透过艺术看人生

2021-04-29 16:16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丝路纵横》杂志编辑部)艺术是一种意在创造出具有愉悦性形式的东西。这些形式可以满足我们的美感。而美感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则要求我们具备相应的鉴赏力,即一种对存在于诸形式关系中的整一性或和谐的感知能力。潘再枝在自身事业发展的同时,酷爱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书画、收藏,还热衷社会公益事业,长期关注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

  喜爱中国的传统艺术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历史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达的商路交通与南方特有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见识广博、踏实能干、灵活巧思的泉州人。永春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文化积淀丰厚 ,从古时名家陈知柔、朱熹、李开芳、弘一法师到当代大家梁披云、余光中等人,都曾为永春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遗产。而生于永春的80后的潘再枝,受到了中国文化与艺术对人的独特熏陶与滋养,在他身上既有泉州商人的聪慧与通达,也有文人的儒雅淡然,洋溢着艺术家独特的气质。他从一位普通商人,到艺术品收藏再到涉足艺术市场及艺术培训,艺术陪他走过了人生的一大段历程。

  北京天心书院里,潘再枝的办公室与一般的办公室不同,这里更像是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入门后迎面而来的是一具红木展柜,其上摆满了各式有趣的茶具、雕塑、摆件等。展柜背后,是一张大木桌,笔墨纸砚俱全,各式名家法帖与或临摹或创作的作品散乱其上,散发着墨的芬芳。环顾墙面,古旧的扇面悬挂其上,山水掩映其中,赏心悦目。


  潘再枝喜欢艺术,并非偶然,而是源自故乡艺术氛围的熏陶。潘再枝自幼就喜爱书画,刻苦研究。1995年,他为了求学离开家乡,后入伍从军,再到北京打工,后来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一路走来,始终有艺术相伴。他即使工作再忙,也不忘记临摹与创作,笔耕不辍,不断探索前行。在他看来,书画同源,要想领略到书画的巨大魅力,不能止于观赏,还需要亲身实践。虽然他已经加入中国收藏家协会和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但他还将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奔跑。

  潘再枝喜爱书画艺术,遇见心仪的作品便会忍不住收藏下来。作为中国艺术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北京为热爱收藏的潘再枝提供了更多与艺术家接触的机会。在开阔眼界、提升其艺术修养的同时,也丰富了他的收藏,不少书画家成为他的挚友。黄胄、周思聪、卢沉、范增、傅小石、杨晓阳、沈鹏、张海、叶培贵、范扬、买鸿钧、牧野、张艺群等的书法和国画作品,潘再枝都如数收藏。书法和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其他艺术门类无法取代的,书法和国画让潘再枝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慈善是内心固有的信仰

  随着潘再枝的不断投入,藏品达到了一定规模。如何让这批藏品发挥出特有的价值,造福更多的人,成为他思考的新问题。2013年12月25日,“美丽乡村,文化永春”暨潘再枝书画藏品慈善义展在永春举办。在办展筹备过程中,潘再枝一趟趟从北京往泉州和永春跑,展会办得很成功。潘再枝还将自己10幅藏品的卖出所得的十一万元如数捐给永春县慈善总会。

  慈善总是潘再枝的信仰和初心。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接受采访时提起过,他在贵州支教时,有位名为杨永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了2008 年,我一定要去一下北京,去看一看北京的平房,如果我能住一住北京的平房 ,那该多好呀!” 于是 ,2005年5月,在潘再枝等12名在京转业军人的资助下,30名贫困山区里的学生终于圆梦。

  有了第一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后面的展览便顺理成章。作为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的一项活动 ,2015年11月7日 “‘ 寻香问道 ’潘再枝国画收藏展” 在永春举办,在为期三天的展览期间,逾两万余观众参观了展览,体现了潘再枝收藏作品的社会价值。


 

 创办北京天心堂文化传播公司

  艺术品收藏是拥有,更重要的是欣赏和鉴赏。2017年,潘再枝在北京注册成立了北京天心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天心堂这一艺术平台, 享受艺术带来的精神愉悦,从中找到自己的本性、本心,达到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公司旗下拥有“北京天心书院”、“艺品投资”、“书画投资与收藏”等文化交流平台。致力于提供全面、及时的艺术品展览、收藏、投资、鉴定等综合信息,同时开设公益书画讲座、国学讲堂,艺术交流、艺术培训、展览等活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分享、合作的综合服务平台。

  《天心讲堂》作为公益性的书画讲座,已经在线上线下开讲几十次。当代著名哲学家陈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等从大文化范畴的角度为文化艺术爱好者进行讲座。

  北京天心书院坐落于北京房山区拱辰活动中心,书院始终秉承“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经典”理念,专业从事琴、棋、书、画、国学、香道、花道、茶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传播,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主办或承办了上百场展览活动及公益讲座,为艺术家和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了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在潘再枝看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近两年艺术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许多艺术类公司入不敷出,难以为继,关门了事。潘再枝却迎难而上,这是他的初心,因为艺术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需要更多他这样的人添砖加瓦。


阅读上一篇

戴骐帆 做客龙年CCTV-2财经频道《回家吃饭》栏目

2024-01-08 20:36:50.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康耀仁:《洗尘》荣归

2021-04-29 16:15:18.0 作者:孙照宇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