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故事

改善民生增进福祉

2018-11-14 15:44 作者:刘泽阳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民生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的十九大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泉港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建设、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频出实招。

        每年将80%以上本级财力用于民生,不断推动社会事业、社会治理取得新进步,加快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的优化布局和有效供给,率先实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互联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社会救助统筹联动、联合办学、跨级医联体和文化综合体建设等,“救急难”被列入全国综合试点,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形成一批民生领域的知名服务品牌。



图:老人家幸福生活( 黄少毅 摄)


        教育扩容提质补短板

 

        “交了2000多元,退回500多元,真是没想到!”前不久,家长陈青松收到了540元的学费退款。他的孩子在泉港区福源幼儿园上学。“这样一学年下来能省下1000多元,真是给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陈青松感慨地说。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入园难、入园贵成了众多家长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难题,去年年底,泉港区政府印发了《泉港区学前教育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政府补贴、最高限价等手段,从政府层面试行学前教育普惠计划,把幼儿就读幼儿园的费用降下来,解决“入民办园贵”的问题。

        据了解,该区针对现有公办资源欠缺、城市化进程加速、石化安控区安征迁等因素带来的“入园难”问题,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推动民办教育成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满足人民群众对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2018年春季,共投入325万元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惠及36所民办幼儿园8160个家庭,平均帮助每名学生减免学费近400元。到2020年,该区用于购买学前教育的财政支出将超过2000万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与同级公办幼儿园的收费基本一致。

        坚持问题导向,向改革要出路、要活力,以创建福建省“教育强区”、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去年泉港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从小学到普通高中阶段12年普惠制免费教育。

        2015年在泉州市率先推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取得一项项夺目成绩。

        得益于泉港经济的快速发展,泉港教育克服“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的先天不足,砥砺前行、创业奋进,全区教育事业实现持续向好发展,先后获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福建省教育工作先进区”“教育部第二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在全市率全部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全区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定基础。

        为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泉港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教育经费得到优先保障,“十二五”期间财政性教育投入累计达20亿元。校安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大力推进,五年累计拆除D级危房2.02万平方米,新建重建校舍12.52万平方米,加固校舍1.62万平方米,新增公办小学幼儿园学位2000个以上。投入6000万元完善校园配套设施建设、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投入3771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

        “十三五”计划投入8.73亿元,实施教育建设项目64个,总建筑面积37.63万平方米,其中2016-2018年计划投入1.03亿元,建设12所公办幼儿园,建筑面积4.78万元。全部建成投用使用后,预计新增中学学位9360个、小学学位1692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9180个,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普惠优质的公共基础教育服务。

        在教师队伍提升方面,该区出台《泉港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有计划地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截止2018年7月份,共培训1.3万多人次,实现了全员轮训,有力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该区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鼓励更多企业家和社会团体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据不完全统计,2016—2017学年度全区各界捐助教育建设、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共计5400多万元。

        泉港健全完善教育扶贫救助体系,积极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及时兑现落实各类教育利民惠生政策。2017年共发放小学至高中阶段免学费及补助资金,以及学前到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4205.97万元,保障每一位适龄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益。尤其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服务,完善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公平享有受教育权益。



图:图为宝宝在泉港区早教中心参加互动游戏(刘泽阳 摄)

 

        联合办医带来红利

      

        联合办医让泉港群众切实享受到社会事业发展带来的红利。2016年,泉港区政府与福 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签署联合办医战略协议,组建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闽南医院——泉州市泉港区医院医联体。

        “群众在我们这家医院可以直接看到省城的大专家,通过医院的信息系统,也可以跟附属第一医院院本部对接。对于一些特别的疑难杂症,我们可以通过内部的转诊机制,直接将患者转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在家门口看病报销比例还很高,大大节省了患者的医疗费用。”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闽南医院常务副院长、泉港区医院院长赖繁彩说。

        今后,泉港区将依托省属三级医院的人才、管理、技术、学科建设等优质医疗资源,确保区内群众就近获得优质高效的服务。

        以此次战略合作为契机,泉港建立起了常态化政府办医投入及补助制度,承担联合医院基建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政策性补助和公共卫生任务等投入职责,将联合医院打造成三级综合性医院。

       泉港紧密型医联体组建以来,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泉港区域特点、百姓叫好、政府称赞的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区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及改善医疗服务成效显著,泉港区医院综合实力提升明显。2017年,实现医联体门诊量同比增长55%,床位使用率超100%,急诊转诊率下降至0.88%,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在医联体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如何打造区域医共体,让优质医疗资源从县区到乡镇流动,实现分级诊疗。

         泉港将以学科共建、信息共通、平台共用、资源共享、医保共担“五共原则”为指导,推动实现医共体内的人通、医通和财通。制定出台医共体章程,通过人员的双向流动,带动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的互通,逐步构建紧密型医共体,盘活区内的医疗资源。

        依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区医院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开发使用“互共网+远程会诊”系统,在医共体间设立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远程会诊和分级诊疗管理等平台,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远程会诊”的有效模式,建立预约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建立福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一体的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三级共动,缓解基层就医难问题。

        此外,还将建立业务指导和培训机制,组织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定期到上级医院接受轮训、专题培训和参加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明确诊断慢性病的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图:图为困难群众在泉港区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中心办理救急难业务。 (刘泽阳 摄)

  

         社会保障普惠共享


        2017年11月,她选中了一套位于驿峰东路130多平方米的住房,“政府推行的房票安置,不但圆了我们一家的新房安居梦,还让我们一下子成了城里人。”后龙镇东山村的泉港区石化安全控制区项目拆迁户刘女士激动地说,“我们一家的幸福生活,就要从这套新房开启了。”

        近年来,随着泉港石化产业体量逐步扩大,石化园区“厂村混杂”的历史问题受到人们关注。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7年3月,该区全面启动石化工业区安全控制区征迁项目,并在全市范围内首推房票安置新模式,破解拆迁安置难的问题,探索房屋征迁货币化安置的新途径。

        泉港为打通商品房与安置房转换通道,让百姓能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造福百姓”的原则,在全省率先搭建实体房产超市,同时在房产超市设立行政服务分中心,整合住建、财政、税务、不动产登记中心、商业银行等涉及房产交易的部门(单位)入驻,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群众到房产超市买房就像商场购物一样方便,买完房后登记办证、结算拨款同步进行。自运营以来,累计接待观房群众超2万多人次,群众使用房票结算购房3005套,购房面积32.17万平方米。

        通过大力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完善中心城区,充分发挥其区域辐射能力,带动和促进区域城镇化进程,现已基本建成12平方公里城市南部生活区。目前,泉港区正在加紧推进170个总投资613亿元、年度投资102亿元的城乡建设项目,其中房地产在建面积超190万平方米,助推城市建成区面积再扩大10%、城镇化率新增3个百分点以上,提升城市的中心规模、建设水准和整体形象。

        积极改善城镇支撑条件,提升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水平,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泉港区建区伊始,没有任何城市公园,现已建成锦绣公园、植物园、红星生态园、玉笏朝天公园等适合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园,岩山公园等一批新的城市公园正在建设当中,值得一提的是,泉港区城市森林覆盖率达45.2%,获评福建省森林县城。

        崭新的公交车,低廉的票价,微笑的服务,自2016年9月1日泉港公交车收归政府经营后,该区公共交通服务带给群众许多惊喜。就在去年,该区开通了泉港至仙游高铁站的公交班线,该线路途经多个乡镇(街道),极大方便了群众乘坐动车出行。据悉,今后,该区将以在建的福厦泉港高铁站为中心,开通多条快线,辐射不同方向的群众出行需求。

       此外,该区将抓好新能源公交车、小黄人运营管理,完成公交综合车站、客运西站、30个充电站建设,新增公交线路8条,构建“点状+线状+环状”拓扑公交网络。去年泉港区共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55个,投入1650辆自行车,投放120部新能源公交车,将争取在2020年前实现全区公交客运全覆盖,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作为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之一,该区积极从加强部门协同、整合救助资源、优化救助流程、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探索实践,救助能力不断提升,救助实效不断凸显。


图:图为医联体开通空中120(刘泽阳 摄)

        试点至今,政府累计救助支出3211.71万元,惠及群众17697人次,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1380万元,占救助总资金的30%,呈现出了“快”“活”“准”的工作特点,探索回答了社会救助工作如何加强协作、如何购买服务、如何把握救助尺度等一系列具体实践问题,形成了全面提升“救急难”效能的鲜活样本。


阅读上一篇

X射线光电子能谱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2024-02-28 16:38:53.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8-11-14 15:39:43.0 作者:陈小平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