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娇子

林加荣的家国情怀

2022-05-19 16:17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人物名片:林加荣,厦门市同安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同安区西河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厦门市林氏宗亲联谊会同安分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市圣亿荣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丝路纵横》杂志社编辑部)心怀感恩,必有福报。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40多年,林加荣永远不曾忘记自己的贫寒出身和所受恩惠,加倍报答予社会和国家。从事业刚起步的年轻小伙至今,他每一年都在捐资帮助弱势群体、热心教育事业,少则几千元,多则数十万元,善行持续了30多年,不仅无偿捐出,而且很少留名,不计回报。他的不吝捐资和家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诚信才能创业致富

  林加荣从不敢忘记自己度过的贫困时光,这是往后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1966年,他出生于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潘涂社区,当时还是农村,父母皆为农民,收入微薄,艰难地照顾着一家人。小学毕业后,他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家挣钱。没有一技之长,孤身踏入社会是何等艰难。找不到工作,甚至连落脚之地都没有,他曾经在厦门中山公园流浪了数月。期间,不懂得做什么事,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闲逛,有时饿得受不了了,就捡拾别人没吃完的馒头充饥。有一次生病了,两个同伴身上没钱,只好去偷自行车的响铃卖钱帮他治病。那时候他就想,以后有钱了,一定要加倍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后来,他在中山公园碰到一个跑运输的王老板,晋江青阳人,快七十岁了,但很热心,看到林加荣无所事事,就叫他一起跟车看货。那时,他总是晋江、上海两地跑,将晋江的鞋服、水产品载往上海,又将上海的电器产品运往晋江。

  虽然夜以继日的奔波十分劳累,但他从不叫苦。跟着跑了三四年后,勤快厚道的林加荣得到了王老板的赏识与信任,被直接安排到贸易公司做事。这时,他才刚满16岁,正是年轻力壮的年纪,开始帮忙做起了物流管理。自小聪慧好学的他,这期间学会了许多生意场上的知识,加上厚道诚信的经商风格,为他积累下来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也为日后创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机会总是赐给有准备的人,在林加荣20出头的时候,也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城乡建设进入高峰,建筑业兴盛,建材市场一派繁荣。他发现市场对砖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砖头的产量却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他随即将目光投向机砖厂这一商机,与几个朋友一起合资创办了一家机砖厂,还创新性地采用荒地红土、锅炉烧过的煤作原料,既节省成本又循环利用,烧制出来的砖质量优良、供不应求。一炮打响后,他又一口气与朋友合作创办了三家机砖厂,一干就是10来年,生意蒸蒸日上。

  摸透了行业的规律之后,林加荣又进军建筑业,走南闯北的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了解当地建筑业的走势和行情。他对家装及别墅的设计似乎特别有天份,通过自学和观察等方式的积累,他可以汇集美学、风水学、建筑学等诸多元素,充分利用空间特性,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设计出符合现代家居理念的结构,打造出适合不同群体需求的样板。他设计的建筑每每一投放市场即成为风向标,聪慧的头脑加上敦厚的人品,让林加荣收获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近10多年来靠着一路的奋力打拼,他的业务在上海、广州、武汉、杭州、厦门等城市都有了长足的拓展,逐渐拥有广东春满人间实业有限公司分公司、厦门银荣建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房地产、建材行业的发展,使他拥有了驰骋才华的广阔天地,事业红红火火。

  林加荣崇尚“上善若水”的至善情怀,善利万物而不争。他做事不重利,而在于把事情做出效果,让大多数人受益。因此,他在与他人合作时都很默契,在利润分成上,合理就行,宁愿自己少点,把事情做好才是关键。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他为人友善,很有亲和力。他的朋友很多,许多事情因为朋友而合作,也因合作而建立、巩固了友情。在养殖业兴盛的当儿,林加荣曾到乡下开辟一个池塘养虾,由于养殖技术不过关,投入上百万付之东流。使他的资金运行一度进入低谷,是朋友伸出援助之手,使他理清发展思路,瞄准自身熟识的建筑行业,重新起步。与他合作过的人,都能在一个友好和善的氛围中创造新的业绩。林加荣有两百多名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大多为年轻人。在企业的管理上,他视员工如家人,每年都会留百分之二十的备用金,帮助员工急需;也拿出一部分做福利,安排员工到国外旅游。遇到员工买房等大笔资金需求时,他会主动借出,然后让他们分期还款,减缓压力。员工都亲切地称呼林加荣为好大哥。

  感恩在于回报社会

  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没有令林加荣失去自我,而是更懂得感恩、回报社会。年幼时受他人的帮助,在他的内心埋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积攒了一点财富之后,他的生活依然过得相当朴素,但是对社会事业的付出却慷慨大方。

  从二十几岁起,林加荣就开始投入公益,那时打工的工资不高,他却能一次拿出2、3000元资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他第一次献爱心是从电视新闻里得知消息的。当时福安一个家境贫寒小女孩,因患上白血病需要一笔巨款完成手术,否则将有生命危险,更谈不上完成学业。他非常心痛,在慈悲之心的促使下,马上记下电视屏幕上患者的银行账号,第二天往帐号里存入2000元,那是他一个月的工资。转账完的那一刻,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慰。他说,尽管2000元对于那笔巨款微不足道,但他相信社会的巨大能量,一定有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像他一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小姑娘重返校园。此后,他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特别关注,一有机会,他都尽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从不留名。

  免费“大锅饭”,常客是72周岁以上的老人,一餐就有180人左右用膳,场面确实壮观,这就是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潘涂社区幸福院的食堂。在宽敞明亮的食堂里,老人们有说有笑。林加荣来到老人们中间,嘘寒问暖,说说家长里短。为老人们提供免费用餐已坚持好多年了,这也有他的一份爱心,一份牵挂。他说,帮助别人是为了让那些弱者远离灾害,不是为了给自己留下名字。他曾先后赞助了十几个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一次回乡探望亲人,听说有两个同乡考上重点大学,兴奋之余苦于学费难以筹齐,他当即掏出10000元资助这两个同乡;他还与同乡爱心人士组建教育基金会,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进教师;汶川地震时,他第一时间到区里的慈善总会缴纳一万元善款资助……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林加荣在幸福院与老人谈心

  责任是人生的使命

  林加荣感恩王老板的提携与帮助,也立志将来有机会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说,此生最遗憾的是没有读什么书。生活的打磨让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抓紧学习,并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清晨早早起床,打开电视看看新闻,关心天下大事,关注百姓生活。

  2016年,林加荣当选为同安区人大代表,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他知道,当上人大代表就不是捐捐款做做善事那么简单了,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同当地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回答他们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提出的问题,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进工作,引领群众奔小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不管再忙,他都要抽出时间到社区走走,留意身边事,急群众之所急,需群众之所需。有一次他乘坐公交车去同安区人民医院,途中发现医院公交亭离对面的医院大门足足百米远。市民下了公交车若遇上暴雨或烈日,必须一阵小跑,还要横穿公路,既不安全又很费劲。只有将公交亭移到医院一侧,才能方便群众。他把这件事情做成提案,上交到区人大,得到了高度重视。当地政府协调公交公司、规划局、公路局等多个部门,决定在即将开始改造这条路时,将公交亭一并移位。通过这件事,林加荣感到责任更加重大,每一个提案的形成都必须深入其中,既切合实际又顾全大局。

  林加荣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喜与忧,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50%,这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大国有这样的先例。在城镇化建设中,多数农民在新区建造新房子,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四五十年前盖的房子没人居住,有的开始倒塌,除了浪费土地资源,老房子内的杂物成了新的污染源。有着多年开发房地产经验的林加荣,思索着如何改造城镇化建设中闲置的老房子。

  经过缜密的考察,他发现在同安区的每个社区,都有几十座废弃的老房子。他建议采用与房主合股或房主自建的形式改造老房子,合理规划建成出租房。他说,同安区可以主动接受厦门岛内的辐射,利用地铁、BRT公交等畅达的交通设施,吸引厦门岛内的打工族到这里租房。他为打工族算了一笔帐,在岛内月租费要两千元左右,在这里只要五百元,加上交通费二百元,每月可以节省一千三百元。现在对于刚出来打拼的大多数打工族,仅靠自己的力量买不起岛内的房子,租金也占去工资的一大部分,来这里租房子,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加上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留住大批青年才俊,为厦门特区、自贸区建设贡献才智。对那些有着文化保留价值的百年闽南古厝,可以修旧如旧,引进一些名家创建工作室,与文化体验游结合起来,让古厝产生新的价值。他正在着手完成这方案,借鉴其他地区旧房改造的经验,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办法,完善老房子的改造。他知道这项工作很有意义,但也有阻力,需要群众改变观念。相信它所产生的作用,将惠及更多的百姓,使新农村建设出现新的景象。



  树立和弘扬文化自信

  林氏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族人兴旺。在厦门同安,林氏英才辈出。作为新一代优秀的林氏代表,乐善好施的林加荣被乡亲们推选为同安区西河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与厦门市林氏宗亲联谊会同安分会常务副会长后,积极组织参与并支持赞助研究会的各项活动。同安西河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大力融合省内外、两岸三地、海丝沿线东南亚国家林氏宗亲,共同传承西河文化和林氏忠孝传家文化,共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海内外林氏宗亲共建“一带一路”。

  在林加荣等乡贤的鼎力支持下,同安区西河文化研究会还带领全体会员研究、宣传、弘扬比干公忠贞爱国精神和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对林希元、林一柱以及部分林氏家庙、宗祠等历史文物实施修缮,并前后花费三年时间精心编写了《古同安林氏文化》的精典书籍,大力传扬林氏家训家风,谨记先辈们的遗训。

在林加荣等乡贤的鼎力支持下,同安区西河文化研究会花费三年时间精心编写了《古同安林氏文化》。
 
    近年来,林加荣奔走四方,团结各地宗亲为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感和自信感、促进根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积极建言献策出钱出力。他满怀着对宗族乡亲的热爱,把爱的种子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他曾率林氏同宗亲联谊会的同仁们前后三次赴中国台湾看望同胞宗亲,并为他们寻根谒祖倾注了大量心血。令他特别感怀的是,自己有幸帮助的台湾南投林氏乡亲认祖归宗,知道了祖先的来历,成为两岸一家亲的见证人。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林加荣就在做这种难做的事。如何克服这个“难”字,对林加荣来说,靠的是一种自觉,将责任与感恩变成习惯。他说,每做一件好事,心灵就得到一次净化,一次享受。他做好事不留名,不图回报。他认为,他的存在感和满足感就在那些被帮助的人们露出的笑脸上,就在那些被资助的失学少年重返校园的步履中,就在老人们充满幸福感的笑声里。他常说,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在于奉献了多少,而不是拥有了多少。



阅读上一篇

李良才 芦柑甜柿事业路

2023-11-22 21:59:38.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林文溪的香之道

2022-05-19 15:45:50.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