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故事

汉口制香专业村的崛起

2022-05-19 15:41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文/《丝路纵横》杂志特约记者辜希凡 林联勇)永春的制香工艺,源于泉州阿拉伯后裔蒲氏。永春蒲氏香业,又源于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香料之路的繁盛。随着蒲氏制香人迁居福建省永春卓埔后溪寨(今达埔镇汉口村)后,把制香工艺传授给大量制香弟子,经历300多年的发展,汉口制香专业村逐渐发展形成。



         海上香料之路与汉口村


        明永乐二年,林氏先祖来到这里。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一边种植番薯和竹子,一边外出闯荡经商。靠着努力,把这方水土化作陶然乐土。村中有一座距今300多年历史的汉口厝,就是林家先祖到湖北汉口经商回来后盖的房子。又因为这里地貌形似汉口,村庄的名字就叫汉口村。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香料之路”的起锚地。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十月,朝廷在泉州增置市舶司,此后泉州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海外商人经泉州港输入的舶货主要有香料、药物、宝货、纺织品、皮货和杂物等,其中香料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数量有时多得惊人。由于拥有雄厚的海上实力,蒲家在宋末和元朝前中期显赫一时。延至明清鼎革之际,闽南沿海大乱。清顺治三年(1646年),蒲本初的后代蒲世茂(号瑞寰),由晋江东石迁居永春卓埔后溪寨(今达埔镇汉口村),建古榕堂,成为永春蒲氏开基祖。随着蒲氏入永,蒲氏家族的传统香业也随之入永,从经营香料变成制作和销售神香。
        新中国成立初期,达埔镇汉口村的蒲氏后裔仍保持世代制香的习惯,以家庭为主生产神香。以后制香技术逐渐向外姓传授。“文革”期间破除封建迷信,宗祠神宇佛殿被毁,神香生产自然萎缩。汉口制香业从地上转入了地下,迫于生计,有制香手艺的人们常常利用晚上时间,在家里偷偷做,利用夜色做掩护,挑到山上的自留地去晒。做成之后,每到墟日,拿上一小束,用一布袋装好,夹于腋下,顶着抓到被批斗的风险,流动于市场间。传统的制香技艺通过一双双勤劳的手保存了下来,汉口制香业也以这样的方式留下了星星火种。


        蓬勃发展的汉口制香业


        改革开放以来,汉口村人民艰苦奋斗,发展传统篾香产业,走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成为村富民富共同富裕的典范,成为福建省首批亿元村。
        1977年冬,在达埔公社汉口大队大邱路第七、八小组社员生产制作神香,当时汉口村人均收入只有60元。1978年由汉口大队收编管理。1980年,由厦门土畜产进出口公司纸香股长吴秀曼女士引路,永春香开始生产出口,以“天女牌千支香”“红灯牌神香”“吉祥牌安吉香”等作为商标,产品源源远销东南亚及日本。
        1981年,汉口村对两个生产神香的生产队进行整合,成立了汉口制香厂。自此,汉口神香由家庭作坊自产自销转变为以出口为主的工厂化生产。这一时期,村办集体制香厂招收培训了数百个制香师傅,成为日后兴办个体、私营和股份制香企的骨干力量,形成了集体、民营香企并存发展的局面。汉口制香厂成为制香业的龙头企业,带动了本村并辐射到周边村个体、私营制香企业的发展,扩大了生产规模,产品成批出口,成为永春县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据《永春县志》(1990年版)记载:“1976年-1984年,永春日用制品厂篾香(卫生香)6793箱,其中1980-1982年三年中的出口量达1798箱。自1976年以来,永春篾香由外贸批量收购,年出口总值人民币150万元左右。”在厦门口岸和外贸部门的扶持和帮助下,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汉口制香人采用科学方法,对原配方作了适当调整,增加了中草药的用量,增加了香味的种类和成品的花色,改进了装饰,使汉口神香产品质量、外观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变化。如引进印度配方制成的桂花贡檀香王、天然纯檀香王等新产品,那一枝枝神香,外形细长修直,雅致端庄,色泽明丽,有褐、黄、紫、蓝、青、红、绿等十几种。不论哪一种,都易于点燃,香烟袅袅,气味芳醇,缠绵萦绕,经久不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达埔汉口制香厂被泉州市人民政府评为“9.9泉州商品交易会参展产品畅销奖”“9.6泉州乡镇企业新产品展销暨科技成果交易会优秀奖”。被省乡镇企业局、省外经贸委、省计委、省农办、省侨办评为“1997年度福建省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2004年达埔镇汉口达盛制香厂生产的达盛牌卫生香系列产品被中国市场品牌战略管理联合会评为“中国知名卫生香十佳品牌”。
        汉口村以制香业为龙头,引导带动神香专业户致富,辐射到岩峰、达理、楚安、前峰、蓬莱、洪步、达德、新琼等村,全镇制香产业突飞猛进。同时,也促使了竹脚、香料等原材料供应和包装、销售等产业链的完善。集体企业也由单一的产业滚动发展到多种产业结构,拥有制香厂、纸箱厂、电厂等多家骨干企业,集体经济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1998年,中共福建省委习近平副书记莅临汉口制香基地视察指导工作,临别时特别要求与镇、村干部合影,留下了珍贵的照片。此前,时任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省长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及省市领导曾先后到永春县达埔镇视察指导神香产业发展,对永春汉口神香质量及其在东南亚国家的知名度给予高度评价。


         积极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永春县大力鼓励神香生产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扶持服务业的发展。全县成立了数十家联运公司,福州、厦门、三明等火车站,厦门、泉州港口集装箱、船运公司均在永春设立办事处,为汉口神香走出泉州、走出福建、走向全国和全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立了永春县香制品同业公会,配合政府部门为神香生产企业提供信息等服务,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态势。每家制香企业都建立了一支自己的销售队伍,营销网络遍布全世界,国外远到欧洲、美洲、东南亚国家和境外港澳台地区,在国内市场,汉口神香产品市场销售覆盖率达80%以上,涵盖除西藏外的其他省份。大到泰山、华山、九华山、五台山、恒山、衡山、普陀山等名山名寺,小到边远山区都有汉口神香营销人员涉足,数以千计的香农直接参与流通,有的成了神香经销大户。他们在产地设立购销接洽处,在全省和周边省份的城市和乡下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点,以各种方式把千家万户香农与市场联系在一起,成为汉口神香销售的主力军,拓宽了农民收入致富的渠道。
        汉口神香不但品种多、规格全、品质优,而且色泽鲜艳、香味高爽持久。多年来,汉口神香在销往全国各地的基础上,注重开拓国际市场。1993年永春成立“世界永春社团联谊会”,鼓励海内外客商和侨亲经销汉口神香。特别是1994年泉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设立永春办事处,为汉口神香出口提供便利和服务。20世纪90年代后汉口神香出口量快速增长,至2005年出口量达1.3万吨,出口销售额达1000万美元,产品远销欧洲、美国、英国、印度、日本、新加坡、泰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神香生产和出口基地,成为永春县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汉口神香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占东南亚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改革开放以来,有许许多多华侨华人慕名来到永春县达埔镇汉口村购买原产地的汉口神香,他们长期生活在异地他乡,却一直钟情于家乡的这支篾香。祖籍永春县的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画家刘抗等多次称赞汉口神香为香中极品,并嘱托亲朋好友购买,在家中细细品香。
        如今的汉口村,村容村貌整洁,村风民风淳朴,到处是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全村有98%以上的农户住进了新建楼房,家家殷实,户户宽裕,全村村民安居乐业,过着宽裕小康的好日子。集体事业大家出力,社会公益人人捐资,汉口人敢闯敢拼,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精神在步步升华。在汉口村,一条建设新村新貌的乡村振兴之路在脚下延伸。


        

阅读上一篇

X射线光电子能谱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2024-02-28 16:38:53.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以永春香为代表的福建香制作技艺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05-19 15:07:33.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