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故事

福建石狮:统筹推进城市建设丰富内涵

2021-04-29 16:32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石狮市鸳鸯池公园 李荣鑫/摄

  (《丝路纵横》杂志编辑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将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石狮市注重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建筑实物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海岸带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山海城”联动格局更加凸显,城镇化率居全省县市首位,通过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验收,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森林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

  构筑发展格局提升城市颜值

  确立“大格局”,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开展“城市策划规划”专项行动,坚持把城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载体。在更大坐标下定位发展格局,全市域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泉厦漳都市区和泉州“一湾两翼三带”战略,全方位对接翔安国际机场、福厦高铁泉州南站等交通枢纽新节点,扩大对外交流“朋友圈”,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快打造区域外向型商贸名城,建成全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的“桥头堡”。在更高站位上谋划空间布局,加强国土空间主题设计和整体策划,实施“拥山滨海环湾”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加快建成观音山城市会客厅、将军山海军公园、水头外线滨海公园等滨海景观,打通永宁外线、锦江外线、鸿山外线等亲海廊道,高品位策划64公里海岸线开发愿景,高标准规划高铁新区城市“新门户”,精心描绘山海同辉、全域联动的城市发展新轮廓。

  石狮作为一座滨海城市,利用自身生态优势,以山水作画,精心雕琢,提升城市颜值,绘就了一幅动人的画卷。坚持以“城市提质年”为抓手,用脚步丈量城乡每一个角落,在“美节点”“塑亮点”“疏痛点”等细微处发力,推进生态景观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美丽石狮异彩缤纷,宝盖山景区、永宁古卫城获评国家级3A景区,实现A级景区零的突破;红塔湾旅游路、锦尚外线、锦江外线、共富路、锦蚶路建成通车,串起海岸带百里景观画廊;完善花海谷、峡谷旅游路、风炉山景观设施,全城见山遇水,四季风景不断;打造狮标、海豚、幸福街心公园等120处微景观小品,提升鸳鸯池公园以及出入城通道绿化彩化亮化品质。宜居石狮清新怡人,开展“全民绿化美化”专项行动,下足城市“精装修”“微更新”“大扫除”等绣花功夫,向人们展示石狮的山水之韵和人居之美。推进颜值内涵双修,坚持“家园清洁”和“三清”整治。新增绿化面积近1000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3天,梧垵溪实现河道生态复苏,湿地公园引来白鹤飞舞,“国家生态市”的招牌擦拭得更加鲜亮。

  推动绿色发展。强化生态规划和总量控制,完成生态文明示范市规划编制,开展全国版排污许可证确认,加强排污权交易管理,科学调配环境容量。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10个,建成电镀、印染等行业废气治理智能监控体系,完成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创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培育绿色消费习惯,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提升生态质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强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严厉整治道路运输、建筑工地、码头港区扬尘问题,持续提升空气质量。落实河湖长制要求,全面加强排水许可管理,加快高新区深海排放工程建设和伍堡、锦尚集控区工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强化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建设废弃物循环利用设施,扩大垃圾分类试点,完成垃圾综合处理厂提级改造。整治废弃石窟13.5万平方米,造林绿化852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至99.2%。


石狮市多彩湿地公园 李荣鑫/摄

  丰富人文内涵提升城市品位

  人文石狮彰显城市魅力。聚焦“高品质”,彰显狮城文化新蕴味。开展“古建传承保护”专项行动,精心修护城市的“外在美”与“内在美”,聚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韵味之城。保留历史印记,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维护好老城区街巷肌理和建筑风格,加强王起沃故居、景胜别墅等文化景点的保护性利用,加快凤里八卦街、永宁古卫城、华山古民居等文化片区的原真性修复,挖掘、修缮、提升一批闽南古厝院落,把老街区、老建筑打造成凝固的艺术、可以触摸的记忆。延续传统文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培养一批南音、高甲、狮阵、灯谜、木偶等乡土技艺匠人,推动本土艺术进剧场、进社区、进校园,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完善文化设施,启动石狮市民文化中心规划选址,用匠心建好新的城市音乐厅、图书馆、博物馆等高品位文化地标,为广大市民加快建成“狮城文化走廊”和“精神文明家园”。

  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全力打造国家级滨海旅游休闲城市。树立“大旅游”理念,完善旅游项目开发运营体制机制,合理优化休闲空间、旅游产品布局,促进主客共享、宜居宜游。坚持保留最传统,市场化、专业化串联“海丝三宝”、历史街区等旅游资源,让市民、游客徜徉古街古巷,感受石狮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坚持拥抱最现代,统筹推进海线、城线开发,全方位提升吃住行游购娱要素,打响海丝文化、商务休闲、滨海度假等旅游品牌。做深做实“旅游+美食”“旅游+购物”等文章,一体推进旅游营销和城市品牌塑造,让滨海旅游休闲成为石狮的新名片。

  雕梁飞檐、红砖白脊,秋日里的华山村古厝群,掩映在青山绿野间,令人惊艳。随着首期古民居修复工作完成,这个位于石狮市灵秀镇的中国传统村落,风貌重现、气质卓然。华山村大部分古民居为清代、民国时期建筑,核心区现存闽南传统大厝41处、番仔楼7处、石头房29处。这些古建筑体现了当时建筑的特色和风格,在造型、结构、材料、装修装饰等方面,保留了典型的闽南传统建造工艺,构造精细,装饰精美,艺术价值较高。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古民居年久失修、濒临毁灭。为抢救古厝,自2018年以来,石狮市成立华山古民居项目建设指挥部,灵秀镇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规划方针,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华山村风貌景观保护规划,分期分批对村里的红砖民居进行修复和保护。继华山村2019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华山村传统村落保护提升又被列为省重点改善提升“十镇百村”和泉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在各级的关注、支持下,华山村经过保护提升,留住了乡愁记忆,生机焕发。

  打造智慧城市建设平安家园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围绕建设韧性城市,加快打造“智慧石狮”平台,增加公共停车泊位供给,推进城市排水、排污管网完善更新和水头排涝枢纽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全民绿化美化”专项行动,深化“家园清洁”和“三清”“五绣”活动,下大力气抓好环卫保洁、农贸市场、“两违”攻坚、杆线设施等整治。探索重要路口立体交通改造,推动石祥路、石锦路、石永路等县道“白改黑”,提升群众出行的舒适度。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启动福辉路立面改造、全城夜景提升、全市绿化带更新等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推动老旧小区从“面子”到“里子”的原生态微更新,实施农贸市场标准化提升、商超化改造,塑造兼容闽南风韵和时代风尚的都市生活圈。

  深入开展“交通整治年”活动,社会稳定防控体系更加完善。严查酒驾醉驾、超限超载、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开展渣土车整治百日攻坚,治理交通隐患点45处,新增公共停车位2300多个,形成城市“绿波”路网26公里。强化平安石狮建设,开展“扫黑恶、反诈骗、除隐患、强基础”专项行动,促进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刑事发案率下降18.1%,现案破案率72%、居全省首位;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实现矛盾纠纷“进出一扇门、事情全办清”,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福建省平安市。此外,人防、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粮食安全、防震减灾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2020年12月31日,石狮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石狮市青商会在第二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试点推出“共享头盔”,以进一步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有效预防涉及学生及学生家长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推进“交通整治年”活动中,如何让更多的市民,特别是学生、家长自觉佩戴安全头盔,让“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落实处、见实效,对此,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多措并举,联合多家爱心企业、教育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为创新思路,,石狮市交警大队及相关部门还前往苏州昆山等地考察学习,之后结合石狮实际情况,试点推出“共享头盔”新举措。据介绍,“共享头盔”主要针对骑行摩托车、电动车未佩戴安全头盔的学生或学生家长,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学、放学时间段,即7:30至8:10,11:40至12:20,15:30至17:30。家长或学生借用时,需要填写头盔编号、学校、班级、学生姓名、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借用时间等相关信息,之后即可免费借用头盔。借用头盔后,借用人必须在三个工作日内归还。归还头盔的流程十分简单,只需要借用人填写归还日期,将头盔交给学校保安,保安会通过喷洒酒精,对头盔进行消毒再放回原处。接下来,根据试点效果,石狮还将在全市各学校及市区八七路等重点路段设置“共享头盔”放置点,扩大“共享”范围。


 
 探索发展路径推进振兴乡村

  探索全域一体发展路径,全力打造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石狮的蓬勃生机,来自城市格局的推陈出新。深入实施“拥山滨海环湾”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全面抓好高铁、高速、快速通道等综合交通项目建设,持续提升石狮在区域发展中的能级。围绕“城市强、乡村也要强”的目标,大力度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高水平保护开发海岸带,将产业升级、生态改善、乡村振兴、历史文化保护串联起来,全面提升教育、卫生健康、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把石狮建设成为一座居者自豪、闻者向往的人民城市。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省级特色镇和省级试点村建设,支持沿海镇区提升配套,打造2条泉州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线路。启动国家水禽基因库改扩建和肉品加工厂项目,完成祥芝中心渔港扩建,新增高标准农田2200亩,古浮村、祥渔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持续推进“一革命四行动”,新改建城乡公厕44座,完成25个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深入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城乡环境卫生考评成绩位列泉州市第3。推进农房改造修缮,开展农村“裸房整治”“平改坡”和“庭院美化”活动,努力实现农村居住环境“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持续推进“绿盈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步伐,启动祥芝中心渔港、东埔中心渔港、锦东一级渔港提升工程,完成国家水禽基因库改扩建。培育高素质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50名以上,建设2个农业现代产业园。严守耕地红线,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76%的行政村集体经营收入超20万元。

  凉亭、亲水岸堤、景观灯、防护栏、环池步道,池塘中碧水粼粼,岸边花红树绿。水中倒映着精致的景观亭,与池塘周边极具闽南韵味的红砖古厝融为一体,构成了美丽的乡村画面。在石狮市蚶江镇莲中村,历经一年多整治改造后,该村莲池塘的容貌焕然一新。让民众开心的是,昔日臭气熏天的“臭水塘”,如今已变成靓丽的亲水“景观塘”,人居环境得到质的改善。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环境卫生整治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难题。莲中村党支部以蚶江镇小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都宫溪整治工程为契机,以“治脏”“治乱”“治污”为突破口,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增强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整治内容包括对20多年未清理过的水塘中的积水进行抽排、清挖淤泥、杂草和垃圾,新筑水泥挡墙岸堤,让昔日的“死水塘”恢复生机。在石狮市相关部门和蚶江镇支持下,投入200余万元对莲池塘进行全面整治并改造升级,打造秀丽宜人的生态亲水景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如今,昔日恶臭四溢的水塘已旧貌换新颜:塘中淤泥、杂草清理后,塘面变得宽阔了,水塘岸堤边垃圾堆清空了,换成环池步道;水塘整治改造后呈长葫芦状,放入活水并在水塘岸堤边加设防护栏,架设景观路灯,方便村民群众夜间休闲。随着蚶江镇小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的推进,昔日的水乡风貌将回到村民身边。莲中村的东田塘、莲池塘成为村民心中的“景观塘”的同时,也必将成为绽放美丽、寄托乡愁的又一风景线。


阅读上一篇

林俊德 研制压力自动记录仪获取核爆炸数据

2024-07-24 10:30:11.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福建石狮:夯实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1-04-29 16:32:06.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