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故事

洛江区:开启智造生态新城新征程

2018-12-21 17:34 作者:本刊总编 黄培金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洛江,依山傍海临江,风景如画,四序有花。因其辖区内有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洛阳桥,且境内有泉州市第二大河流的洛阳江,故取名洛江区。洛江区于1997年9月泉州中心城市区划调整时,在原鲤城区北郊乡镇基础上成立。

    洛江区委区政府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实施智造生态新城区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结构、优供给、促改革、补短板、美生态、防风险,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正向激励,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开启智造生态新城区建设新征程。2018年至10月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位居泉州市第四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位居泉州市第2位。


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莅临嘉泰数控考察指导


     智能制造工业立区



    省级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园落户洛江区,占地8000多亩、总投资25.2亿元,园区里,智能装备和新材料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优质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其中,智能装备产业已连续多年实现增长20%以上,2017年总产值达到82.5亿元。成功主办2016中国(泉州)高端制造业(智能轴承)高峰论坛,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区委区政府积极融入“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出台实体经济有效投资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嘉泰数控二期、铁拓机械改扩建、翰宏科技二期等一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今年来,重点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的建筑机器人产业园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第一期拟投资11亿元,建成后年可产2万台套。目前还有一批智能装备、人工智能项目在谈或即将落地,今年工业投资增长可达30%以上。
    跟进新技术应用,推动前沿产业发展,机械装备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2018年1-10月机械装备产值增长12.7%,其中智能装备产业增长30%,全年可望突破100亿元。
    在占地70亩的西人马联合测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里,可看到具有6000平方米的超净车间和先进微纳米研究实验室,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高端传感器MEMS芯片研发制造技术、50多项专利及41名硕博士高端人才。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总投资10亿元。项目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轨道交通、能源与石化、精密仪器、工业自动化、物联网等领域。
    加大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家、泉州市瞪羚计划企业2家,获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企业)2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家,信和新材料“工程机械涂料”通过省单项冠军产品认定。洛江区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传统产业是洛江区3个工业主导产业。区委区政府坚持工业立区战略,第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精,现已形成沿万虹路20公里的“工业走廊”,省级洛江经济开发区已完成开发1.2万多亩,吸引近千家优质企业入驻。2018年1-10月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22.44亿元、增长15%,工业增加值102.85亿元、增长10%。全区形成机械装备、纺织鞋服、工艺制品三个产业集群。


图:嘉泰数控科技股份公司



    产城融合繁荣经济


    产城融合发展在于实现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达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协同发展格局。
    洛江区立足城市建设和发展需求,推动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汽车服务、生态旅游等业态发展,进一步繁荣城市经济。持续开展“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2018年抓好40个三产重点项目,至10月已完成投资18.05亿元。加快汽车服务业集聚,新入驻梅赛德斯奔驰、东风风神、别克等6个汽车销售服务项目,销售额增长20%,推动了万虹路汽车服务业商圈形成。电商行业发展迅猛,仅泉州国际商务城就入驻56家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全区电商销售额近42.95亿元,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12.7%。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8家企业入驻洛江工业物流配送中心,新宜泉州枢纽物流中心项目加快建设,城区商业逐步繁荣。
    打响“悠游洛江”旅游品牌,倾力发展生态旅游全域旅游,促进南唐古镇养生文化旅游、泉州野生动物世界二期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完善提升仙公山景区、虹山全域旅游等建设规划,加快配套设施改造提升。抓住洛阳桥海丝申遗机会,实施周边环境整治、绿化提升,将人文资源、生态资源与景观资源有机融合,打响洛江旅游名片。精心打造、宣传推介旅游路线,让游客喜欢来、住得下。至2018年10月底,全区旅游人数增长19.1%、旅游收入增长26.1%。
    落实省市扶持建筑业发展政策,配套出台“建筑业6条”,加快小总部经济区—建筑业总部园区市政设施建设,引进施工总承包、专业总承包、勘察设计等建筑企业入驻,壮大建筑业体量。积极发展新型建筑业,泉州绿色建筑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国家住宅中心合作投资方圆多层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研发基地加快建设,打造标准化、系列化的装配建筑基地,形成规模效应。
    提升河市霞溪工业区生产生活配套,力促新投建企业7家、投产3家。继续开展征迁“清零”行动和批而未供、供而未建土地清理,盘活可利用厂房资源,腾出空间进行二次招商,培育都市工业、商贸物流、设计研发、金融证券、文化创意等业态,引进一批融资租赁、中介服务、检验检测等机构入驻,进一步优化载体空间。


     保护环境生态宜居


    主动对接泉州海丝新城集聚,加快“南接北优”步伐,彰显更有品位、更显生态、更加宜居的城市特色风貌。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市跨路沿江集聚发展,按照“纵向延伸、横向补齐、支路打通提升”思路,完善纵横主干通道体系,加大力度推进一批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绿化景观、防洪排涝、污水处理、环境整治项目,抓好断头路打通和“白改黑”工程,完成安吉路洛江段等一批景观提升项目,城区面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针对“村改居”后社区的实际现状,结合城区背街小巷整治任务进行综合施策,统筹推进背街小巷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污水纳管、缆线整理、公厕建设等。
    加快城市管理数据资源共享,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完善城乡治理模式,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环境卫生整治和考评体系,提升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水平。严格建筑垃圾清运管理,规划建设渣土资源化处理中心。
    全面落实“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以抓好“三合一”督察整改为契机,强化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健全日常巡查等长效监管机制,坚决杜绝禁养区畜禽养殖回潮,实施双阳城区纳管、修复、截污行动,完成霞溪工业区污水支管网建设,启动河市、马甲污水管网PPP项目建设。针对臭氧超标等因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污染天数超标等问题,组织开展空气质量百日攻坚,研究会商大气污染防控措施,迅速落实整改。
    融入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对接和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管制界限,坚决守住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红线。整体推进清淤截污、植被绿化、景观提升等水系生态修复,全力推动实施洛阳江(西埭桥以南)整治提升,完成洛阳江流域河市段综合治理和河市西片区防洪排涝工程,将洛阳江、晋江东溪、木兰溪打造成水质良好、清新自然、富有野趣的生态型河流。

    注重业态引导,推动金融机构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深化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推广低碳技术和绿色建筑,有序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控制建设土地开发强度,依法处置闲置用地,推动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从严执行生态环境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制度。


图:洛江新城



    补齐短板改善民生


    持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实施城镇中小学扩容提质工程,完善乡村小学配套设施。围绕明年秋季扭转优质学校、学位不足局面,十一中扩建工程、机关幼儿园等一批教育舒心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区实小第二校区有序建设,泉州市实小洛江校区启动建设,2所学校明年秋季将开始招生。启动市实小阳江校区、塘西学园前期工作。落实“三名”工程,出台了《班主任等级考评奖励实施办法》,建立师资调配管理机制,引进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招聘合同制教师,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
    加快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区妇幼疾控综合大楼已完成招投标,区医院门急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抓紧前期工作。在全省首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村医网格化”,推动区医院与泉州市第一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关系,力争年底签订联合办医合作协议,并探索组建区域医共体。推进11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建设,投入130多万元为1000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公建民营”管理模式,引进专业机构参与区社会福利中心经营。
    重视精准扶贫,加强83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动态管理,延长落实住房保障、“3+1”医疗保障等脱贫措施,确保在稳定脱贫的前提下及时调整退出。对贫困线边缘低收入群体,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一并纳入管理,防止因病、因残、因灾致贫。开展发展壮大薄弱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全面消除7个空壳村。
    制定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和14个专项“三年行动方案”,按照“五大振兴”战略,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化管理、资金捆绑使用,实施洋坑、新东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绿色村庄和特色村镇培育试点。发展特色产业,完成福建省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现代畜牧业项目、现代花卉示范区蝴蝶兰标准化栽培基地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转变政府作风、优化服务。出台《洛江区提升营商环境行动实施方案》,实施营商环境“1+1+9+N”提升行动。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区乡村(居)审批服务一体化。梳理“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启动24小时自助服务区建设,完善上门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委托代办等服务方式。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升级“绿色通道”办件管理机制,实行“一对一”专家会诊式模拟审批,通过提前介入、专人协办和无偿代办多种形式,为企业和群众“减负”增效。
    严格履行治党主体责任,完善和落实廉政提醒、廉政谈话等制度,针对建设工程、工程招投标、两违整治、国土资源开发、涉农资金监管等重点行业领域,对乡镇政府、政府部门领导进行集体约谈提醒。健全财政资金使用考核、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设计、勘察、招投标等工作,严控工程预算变更,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征迁)指挥部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理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制,调整财政投资评审职能。
阅读上一篇

X射线光电子能谱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2024-02-28 16:38:53.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党建•人才工作4.0” 助推洛江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2018-12-21 17:29:34.0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刘景阳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