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花雨

莆田:文献名邦

2017-04-08 10:08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福建省莆田市素有“文献名邦”之雅称,以其光辉灿烂的累累文化硕果为世人所称颂,而且以其求真、向善、重教、崇德的文化特色,在各地域文化中独领风骚,并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求真——名邦之支柱
    莆田文坛人才辈出,涌现出如黄滔、徐寅、蔡襄、郑樵、林光朝、刘克庄、黄仲昭、郑纪、柯维骐、林兆恩等一大批在福建、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著作家。尤为可观的是,莆仙人(莆田仙游)著书立说的势头,从刚起步就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强劲势头:唐末25部,宋朝即高达2632部,元朝虽有些下降,为60部,但到明朝又升至944部,至清朝也仍有470部之多。单就乾隆时修撰的《四库全书》,莆仙人的著作就有43部831卷被收入其书,还有37部345卷被当作存目收录。在如此众多的作品中,有不少是皇宫巨著和传世佳作,其中北宋蔡襄所著的《茶录》、《荔枝谱》等园艺名著,已被翻译为英、法文流传国外;南宋郑樵著述的《通志》200卷,是莆田自古以来一部影响最大和最为久远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学术界把《文献通考》尊称为《三通》,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南宋著名文学家刘克庄所著的《后村先生大全集》,也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巨著。追求真理和追求科学,是千百年来莆仙仁人志士的最高追求,因而才使得这些作品不但能名重一时,而且流传百世。
   向善——名邦之灵魂
    莆田地域文化深受、释、道文化的影响,为此,莆田的文人学者一方面坚持儒家的“仁爱”思想意识,一方面也纷纷从不同角度吸取佛、道两家的精华,以丰富自己的理论,从而形成地域鲜明的两种天下奇观的“向善”文化现象:
    一种是明朝著名学者林兆恩所创立的“三教合一”理论。林兆恩把儒、释、道三家合为一体的“三教合一”思想不但在莆田民间深深地扎下根,而且还传至海外,信仰的人仍不下百万之众。
    一种是从宋代民间中自然形成的特定民俗文化——妈祖文化。妈祖文化历时千年,遍布五洲,其数量之多,单在台湾省,就有一千多座,而信奉妈祖的海内外信徒,已多达上亿人!妈祖文化成为了一种举世无双的,更具世界性影响的民俗文化。只有这充盈着浓厚“向善”氛围的沃土,才能产生像妈祖文化这样超越国界的民俗宗教文化奇观。与其说“向善”是莆田妈祖文化产生的根本,不如说“向善”是莆田文献名邦的灵魂。
   重教——名邦之传家宝
   莆田自立邦之初,就形成一种比他邑更为浓厚的重教兴学风气,从而奠定了莆田文化特别繁荣发达的坚实基础。宋代是莆田重教兴学蔚然成风的时期。自北宋咸平(998~1002)初,莆田就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官办学校、民间书堂、家塾义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从而营造出莆田“文献名邦”又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科举奇观。据载,唐代以来1200多年间莆田出了2563名进士、27名状元、15名宰相,造就了“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一家三宰相”的文化奇观。
    重教兴学不仅是莆仙文化名垂天下的根源所在,而且是莆田“文献名邦”最具特色的传家宝。现今,全市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万多人,科研机构9所。现有大学2所,大中专学校19所,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150所,教学设施、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等在省内外享有声誉,每年为高等院校院输送新生20000多名。
     
雄伟壮观的湄洲妈祖祖庙(左为旧庙建筑群,右为新殿建筑群)
    莆田的道德风范奇观表现在它是由两个不同社会群体所开创的不同的道德风景线:一条是由士大夫和文人学者以宁死不屈、刚正不阿和身殉职书写出来的名垂史风景线;一条是由平民百姓与天奋斗改造自然所开创出气贯长虹的公而忘私道德风景线。其中唐著名诗人、福建第一个状元徐寅以“臣宁无官,赋不可改”的凛然气节为唐代文坛传为美谈;南宋状元陈文龙是一个高唱“未闻烈士树降旗”坚持抗元到底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称赞他与文天祥“隆名并峙”,而“一土松湫相望,双悬日月照乾坤”;明末清初的南京礼部尚书朱继祚坚持抗清,至死不屈,以身殉职,留下悲壮的一页,可与史可法相提并论;清末御史江春霖,对腐败当局嫉恶如仇,强烈抨击奸臣权贵,直声震朝野。这些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高风亮节为莆田文献名邦营造出一道光彩照人的道德风景线。而由北宋民间女子钱四娘带领莆田文献名邦举世瞩目、气壮山河的道德风景线,自北宋至今,历代莆田人民都把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水造陂女英雄钱四娘当做莆田最优秀的儿女来纪念,并把她尊称为“钱妃”、“钱媛”。

阅读上一篇

​天沐温泉度假村 中城·云栖处

2024-03-07 10:15:48.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