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花雨

乌髻岩是一盏心中的灯:海上丝绸之路的民间信仰乌髻观音祖庭略谈

2024-11-28 22:38 作者:章泽锋 来源:《丝路纵横》编辑部

乌髻岩是一盏心中的灯:海上丝绸之路的民间信仰乌髻观音祖庭略谈

章泽锋

乌髻岩位于永春县城西北40公里的锦斗镇飞凤山,又名"灵应岩"也简称"乌髻",因乌髻岩石有乌石形似古代仕女美髻而得名,又因其所建岩庙历史悠久,吸引不少文人雅士登游拜谒。乌髻岩近期的“火爆”是锦斗镇党委政府强力推动和打造旅游品牌的结果,尤其被评上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后,乌髻岩的文旅项目受到了省、市、县多方关注。“火爆”到出圈则得益于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一系列文化活动不仅带动了泉州市区和永春县县域的旅游,也同时带动了乌髻岩在内的一批乡村文化旅游项目。

乌髻岩所在的乡镇锦斗(当地人也称“九斗”)是笔者家乡,刚刚记事那阵子,很多人仍说锦斗公社,其实这个时候是锦斗乡,未改成镇,不少老人仍称为公社,闽南的自然村村民小组所在区域一般称“角落”,儿时在一个叫“后亭”的“角落”生活些年,虽短暂但很美好,如今剩下都是回忆。自记事起,锦斗人的心中都装着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那个地方叫乌髻岩。关于乌髻岩的历史、传说,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九斗”人都能道出个一二三来。

一、关于乌髻岩的历史

根据乌髻岩现存的灵应岩碑记“大士祀之者何居曰施氏女顕化”“但乡人以身沐灵应凡水旱灾疫延福求嗣靡叩不应靡应不酬£皈心”,碑记不仅记载了乌髻观音“显化”事,还记载了乌髻观音“以千亿身慈悲救世”“救苦”的美好传说。碑记中对乌髻观音的成道日另记有“開元间有施氏女修真顕化于此”,自乌髻岩岩庙供奉乌髻观音以来,乌髻观音端庄、淳朴、勤劳、善良的形象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礼义廉耻孝悌忠信”中的道德准则。

根据乌髻岩的相关史料记载,乌髻岩岩庙的建设历史可追溯到唐开元(713-741年)年间,至今1300年左右。供奉乌髻观音之前岩庙所供奉的神明已经无从考证,乌髻岩灵应岩碑记中记载的成道日期或有谬误,根据现存安溪县《卿源邱氏族谱》中关于乌髻岩观音成道的记载,“观音佛祖葢由宋朝永春县乡名九斗施家六月十九日生一女子名美媖配我八世祖氏”“九月十九日邀嫂氏採于山遇一条茄藤旋登其上南海普陀度身化其形迹遂成”。根据族谱记载,乌髻岩供奉的观音是宋朝人,本名为施秀媖(现见的多数写为施秀英),家系永春锦斗(九斗),诞辰是农历的六月十九,成道于九月十九。乌髻观音也称“乌髻妈”,被敬奉为民间的“吉祥女神”,深受本地乡民、海外侨胞尊崇。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勤劳的泉州人民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民间信仰乌髻观音随同乌髻岩的文化飘洋过海,今天的马来西亚巴桑“锦云亭”“紫云亭”、柔佛武吉甘蜜“乌髻岩”,多处供奉的“乌髻观音”皆源自锦斗,且一直保持着友好文化交往。

二、乌髻岩文化

乌髻岩是寺还是庙,研究这个问题可查阅大百科全书关于“寺”和“庙”的名词解释,现在的“寺”和“庙”已经组合为“寺庙”这个词了。寺庙是烧香、磕头、拜佛、许愿的地方,至于寺和庙各自原本的意义也少有人在意了。从乌髻岩的建筑格局上区分开寺与庙,乌髻岩的岩庙属于“奉祀圣贤的庙”,在寺庙概念已经融合的今天,乌髻岩的岩庙也称寺庙。乌髻岩寺庙中尚存有古代铜镜、青石雕“玄武”、石狮等文物,其中的石狮为元代石刻,乌髻岩现为县级文保单位。碑刻和遗迹遗存是乌髻岩的人文特色名片,它们同乌髻岩的民俗文化一道,让八方游客鉴赏。关于乌髻岩寺庙的民俗文化不少,比如大家熟悉的“十八通天报,十九洗街道”“恰无闲四妈(没闲卡像四妈)”等地方民俗谚语,还有高甲戏、提线木偶、南音、电影放映等庙会活动。

“十八通天报,十九洗街道”的现象,主要是指每年农历六月十九,乌髻岩的观音离开岩庙到镇上接受乡民供奉,老天爷在农历十八开始打雷,一般光打雷不下雨,到了十九菩萨生日这天一般就开始下雨不再打雷,并把街道洗干净以迎接乌髻观音,这下雨的时间一般神奇般接近中午,也就是乌髻观音还没到镇上街道之前的这段时间,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巧合,还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建构了锦斗独特的一种民俗传说。毋庸置疑的是,这种独特的气候现象,多年来的农历六月十九当日,在锦斗镇的区域会出现降雨,雨量或者大或小或多或少,当地百姓把这种特殊的气候现象和乌髻岩观音的民俗活动、信仰等因素结合起来,加上老百姓对上天的敬畏,最终演绎成了乌髻岩一系列民俗活动中的“神话”。口口相传,当地百姓在这天常会等待这场降温的阵雨,还记得小时候每年农历六月十九下雨的时候,常跑到屋外淋一点儿“吉祥雨”,既享受短暂的仲夏清凉也感受大自然一份神奇。

“恰无闲四妈(没闲卡像四妈)”,乌髻岩寺庙里供奉多尊乌髻观音塑像,有黑脸“大妈”“四妈”,红脸的“二妈”“三妈”,近年还塑了“五妈”“六妈”。黑脸的“大妈”为正身,平时遇到香客迎请乌髻观音去供奉时,一般由“四妈”代“大妈”出巡,大有助手和助理的意思,忙得“四脚朝天”。恰无闲四妈(没闲卡像四妈)说的是黑脸“四妈”经常代替“大妈”外出,显得特别特别忙。

乌髻岩的庙会内容比较丰富,热闹程度远超春节,家乡的乌髻岩可与鲁迅笔下《少年闰土》中“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相媲美,乌髻岩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清澈的山泉水可比朱自清笔下《荷塘夜色》中“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观音诞辰日期间迎奉观音的村落一般都安排几天“唱大戏”,不仅有非遗项目的木偶戏、高甲戏、南音演奏等,还常连续播放几天露天电影。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前后几天在乌髻岩景区也有丰富的庙会民俗活动,这时的乌髻岩则是众多单身男女最向往的地方,小姑娘打扮的漂漂亮亮,小伙子也非常注重着装,人们三五成群,或野餐或纳凉,时不时可见一对对牵着手的情侣,在众人的目光中略显羞涩。庙会上的木偶戏,孩子们最喜欢;高甲戏和南音则是中老年的最爱;露天电影放映的时候,荧幕前观众寥寥无几,后来笔者琢磨着这电影估计是放给观音菩萨看的,因为年轻情侣约好的看电影,最后也不知道到哪里去看电影了。总之,大家用乡土最淳朴的方式参加庙会和交往,乌髻岩的庙会就这样年复一年。

每年临近农历六月十九,耳边不时回响着家里长辈们时常念叨与寺庙相关的“佛公靠扛人靠状”“有吃有行气,有烧金有保佑”等家乡俗语谚语。

三、乌髻岩的影响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锦斗的乌髻岩因为奉祀“吉祥女神”而使乌髻文化远播,奉祀在乌髻岩的“吉祥女神”千百年来庇佑了生长于斯成长于斯的乡民,也庇佑了南来北往的香客,如今海外的乌髻观音信仰均出于此。乌髻岩在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开启民智启迪智慧教化乡民的作用,笔者自小生长在锦斗,儿时常到庙里,从寺庙的楹联到签文,当看到陌生的文字,回家翻出老旧的四角号码字典,逐一释读。对于朱熹的名字,最早是在乌髻岩庙里知道的,最早的书法知识和匾额文化也是从乌髻岩庙里“慈悲航渡”匾额释读开始的,直到今天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学习,笔者发现学习文化的源头仍在乌髻岩,无论走到哪里,总是魂牵梦绕。如今,回到家乡总会到乌髻岩走走,看看那只静静蹲在石阶边神采奕奕的石狮子,它“智慧”得让你足以臣服,笔者以为和它“对话”堪比与智者交谈,数百年来它从来不卑不亢笑看人间冷暖,和它“对话”让笔者常思林语堂先生“人生在世,无非是笑笑别人,然后再让别人笑笑自己”,全是哲学。再看看碑文,与古人“对话”神交,偶会感伤替古人落泪,“对话”间从孔子儒学到朱熹理学,学问跃然于碑上,尽是学问。想必也有不少“九斗人”无论走到哪里,总会带上“乌髻观音”、乌髻岩纪念品和乌髻岩的“学问”。乌髻观音祖庭飘洋过海也就不难理解了,海外多地乌髻文化是撒落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颗颗珍珠,如果穿起项链,那么这文化的“线头”就在锦斗。

乌髻岩形似乌髻的大山、寺庙供奉的菩萨、山涧里的潺潺流水、森林里的蝉鸣鸟叫,和香炉升起的袅袅烟雾一道,已经深深融入了“九斗”人的生活,勤劳的锦斗人不管是在乡里耕读传家、城里安居乐业还是飘洋过海闯天下,乌髻岩始终为大家留一盏“灯”,或为“照明”或为指引。

四、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乌髻岩的景区建设得到持续重视,当前已初具规模,为锦斗的文化、经济发展,乃至永春的文旅做出了重要贡献。景区建设仍需持续优化升级、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解决好乡镇和乡村领地观念与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借泉州文旅“火爆”东风打好乌髻岩的“文化牌”,促进乌髻观音祖庭人文交流,赓续千年古庙香火,推动乌髻文化实现新飞跃。

 

(作者:章泽锋 《印刷文化(中英文)》副主编

阅读上一篇

一路山海一路跑|骁遥增混电池·2024宁德马拉松成功举办

2024-12-09 19:58:59.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宁德体育局供稿
阅读下一篇

泉州高甲戏剧照

2024-11-28 22:32:39.0 作者:庄建萍 来源: 庄建萍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