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故事

泉州建设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先试

2020-10-31 15:03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一带一路”的决策部署,抓住泉州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在国家“一带一路”和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凸显泉州先行先试,加快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步划。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外观    成冬冬摄

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比较优势

 

人文底蕴深厚。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唐朝泉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刺桐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1991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丝”考察队确定泉州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千年以来,经由海上丝绸之路陆续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和犹太教等宗教和文化和谐相处、相互交融,成为世界宗教文化交往史上的奇迹,充分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的特质。

经济基础良好。泉州被确定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制造、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和工艺制品等七大千亿产业集群,目前拥有上市企业100多家、中国驰名商标154枚。

华侨资源丰富。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他们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计948万泉籍华侨华人,其中90%主要侨居东南亚等海丝沿途国家和地区,100万人以上的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泉州旅居香港同胞达70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人,三者合占福建省60%以上,在全国25个设区市重点侨乡中位居第一。44.8%的台湾汉族同胞有900万人祖籍泉州,台湾地名与泉州地名相同的达180多处,全市现有台属近16万。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侨胞累计捐资家乡超100亿元以上。泉州自古就是中国与阿拉伯文明交汇之地,宋、元时期,泉州的穆斯林多达10多万人,目前泉州仍有阿拉伯及斯里兰卡等国后裔10万人以上。

港口潜力较大。泉州海洋资源丰富,规划可开发利用的港口自然岸线113.7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7.2公里,可建5万吨级(含)以上深水泊位88个,规划综合通过能力可达5.68亿吨,其中集装箱1990万标箱。目前泉州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海运物流通道。泉金客运航线运载两岸旅客人次不断增多。

企业家人才优。悠久的航海经商传统给泉州注入源远流长的商业活力,形成了一代又一代爱拼敢赢、海纳百川的企业家群体。泉州本土企业家群体是一支很有创造力和创新力的队伍,创造出一波又一波的发展奇迹。泉州在国内异地泉商有150多万人,商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

 2019年一带一路马中青年企业经济分享会在吉隆坡举行    黄培金 摄

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的实践

 

泉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发挥人文底蕴、经济基础、华侨资源、港口潜力和企业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2018年在“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上获评“一带一路”建设典型案例城市。

发挥文化交流引领作用。2014年以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年拉开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序幕,先后成功举办中阿城市论坛、中宣部海丝国际研讨会、第十四届亚洲国际艺术节等重要活动。经中央批准,海丝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已成功举办三届,《海上丝绸之路》特种邮票全国首发式在泉州开元寺举行。申遗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稳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建成开放,积极参加中法文化论坛、世界闽南文化节等国际高端文化交流活动,讲好泉州故事。

深化国际经贸交流合作。泉州对丝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经备案(核准)在境外投资的新项目不断增加,包括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同时吸引丝路沿线国家地区一批来泉州投资的项目。持续办好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泉州品牌海丝行”系列展销活动,有效引导泉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重点推动纺织服装、泛家居联盟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东南亚、南亚、中亚等投资设立产业专区、营销中心和跨境电商配送中心。在越南北宁省经营十几年的泉籍企业天虹集团,为当地创造了7000多个就业岗位,也是个纳税大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加强海丝互联互通建设。实施古港振兴工程,加快大型泊位建设和国际骨干航线培育,推动湄洲湾30万吨级航道三期工程等港口项目建设。主动融入全省开行“丝路海运”项目建设,鼓励港航企业积极加入“丝路海运联盟”,开辟国际集装箱新航线、探索海铁联运新途径、创新航运服务模式。与海丝国家的货运量、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泉州晋江国际机场目前已通航新加坡、吉隆坡、马尼拉、达沃、巴厘岛、曼谷、芽庄、曼德勒、西哈努克港、香港、澳门、台北和高雄等13个海丝航点。打造便捷口岸通关体系,积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加快泉州综合保税区、晋江陆地港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

持续做好民心相通工作。充分发挥泉州华侨优势,进一步密切与泉籍华侨集中地等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贸、金融、科技、教育、新闻、海洋、旅游及中医药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等项目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共商和友城缔结,深化海丝城市交流合作。目前泉州市已与日本浦添市、美国蒙特利公园市、马来西亚古晋南市和俄罗斯迈科普市等9个城市缔结友城。

 

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先试

 

在建设开放平台服务海丝建设上先行先试,打造海丝综合交通重要门户。围绕打造更加便利于海丝先行区建设的开放平台,继续坚持适度超前、错位发展,建设海丝国际枢纽港;调整优化港区功能,加快南北两翼港区及泉州湾中心港区整体连片开发,巩固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地位,扩大国际转运和港际合作,推动航运企业在泉州港增开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打造对接东盟和非洲的进出口基地。突出“铁公海空”一体化,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推动兴泉铁路建设;推动晋江国际机场增开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定期航线和国际航线,推进晋江机场扩能改造工程建设。积极对接自贸区建设,依托综合保税区平台,接受自贸区创新经验辐射推广。

在推动民营经济国际化上先行先试,打造海丝经贸合作重要门户。依托民营经济活力优势,加快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去”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产能合作和新兴项目合作。重点打造经贸合作重要平台,着力扩大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影响力,继续办好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展销活动。制定完善鼓励泉州企业优势产能“走出去”的指导性工作意见,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产能合作。鼓励纺织鞋服、箱包、建筑建材等行业协会与企业抱团建设境外商贸交易中心,推动“泛家居”产业联盟等境外设点项目建设。

在推动海丝文化国际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打造海丝文化交流展示重要门户。挖掘泉州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海洋文明,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多元宗教文化中心、华侨华人闽南文化原乡、历史文化遗产宝库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促进文化的互动交流和文明互鉴。以开展城市“双修”、推动申遗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为抓手,深入挖掘海丝文化和中外文明互鉴历史元素,做好海丝古城提质和新城集聚,打造海丝品牌、古城载体、全域旅游,加快海丝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步伐。

在推动华侨华人台港澳同胞参与海丝建设上先行先试,打造华人华侨民心相通重要门户。充分发挥广大泉籍华侨华人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的作用,使之成为深化海丝经贸文化交流往来、服务“一带一路”大局的重要桥梁纽带。建设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奉献史馆”对外交流功能,涵养侨力资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积极作用。持续深化“海外泉籍精英故乡行”活动,积极引导华侨参与海丝先行区建设,依托东南亚泉籍华侨华人贸易网络和市场优势,在泉籍华侨华人集中的国家和地区推进民企侨企项目合作。加强泉台港澳在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和深度融合。

在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城市合作上先行先试,打造“海丝”城市交流合作重要门户。围绕做大海丝朋友圈,加强海丝沿线国家城市合作,厚植经贸合作共同利益。依托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平台,加强与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城市的交流借鉴,实现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泉州城市国际形象推广五大工程,积极参与中法文化论坛等国家组织的“一带一路”城市交流活动平台,进一步提升泉州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继续推动与突尼斯苏斯市、菲律宾怡朗市、韩国光州等城市缔结友城关系,进一步拓展海丝朋友圈。(文/《丝路纵横》编辑部)


阅读上一篇

X射线光电子能谱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2024-02-28 16:38:53.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泉州港对外贸易兴衰的历史变迁

2020-10-31 15:02:21.0 作者:刘京华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