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故事

美丽乡村建设的“永春样板”

2018-01-02 00:16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吴文得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图/泉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孔繁军(中)到永春调研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永春县委县政府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美丽乡村振兴计划,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美化乡村生产生活环境。


从2012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到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近6年来,永春县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共创建60个县级示范村、137个乡镇级示范村、15个精品村、10个美丽镇区、3条示范线,创建覆盖率达94.26%。


提出新时代命题


永春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美誉,是著名侨乡,海外华侨华裔达120万人,遍布47个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至今仍有“无永不开市”之说。永春是革命老区县,农业人口占74%。拥有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明县城、中国香都等20多项国家级殊荣。


生态是永春的最大优势,农村是永春的主体风貌。如何找准建设永春绿色生态的切入口,县委县政府经过全面深入调查研究,针对永春的自然生态优势和农村风貌,2012年,率先在全省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课题,制定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围绕实现“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目标,以“貌、形、质、本、魂”为总揽,以“八个一”机制措施为抓手,以“民生、民居、民俗”为落脚点,实施“治污、绿化、美化、创新、致富、和谐”六大工程,每年培育10个县级示范村和一批乡镇级示范村,根据区域实际,培育形成了“田园风貌型”、“特色文化型”、“滨溪休闲型”、“生态旅游型”、“造福新村型”、“产业带动型”等美丽乡村建设样板。


2013年9月,永春被确定为全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


2014年4月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和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


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后,永春县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按照“立足全县抓提升、着眼全省做示范、面向全国建样板”的新定位,全力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工作,成功探索出一条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



图/永春漆蓝   (康庆平/摄)


建立标准化体系


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永春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切合农村发展实际,深入人心,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对理念和做法的总结梳理和提升,制定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体建设等10个方面105条指标,于2014年9月11日在福建省率先发布《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编制完成《美丽乡村公共服务》、《美丽乡村服务型党组织》、《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文体建设》等6个子标准,形成“1+6”美丽乡村标准化体系,明确了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各个环节需要开展的工作和达到的要求。


有了一套标准化体系,就有章可循,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村容村貌整治“三不”原则(即不搞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标准、不拘一个建设模式)、乡村景观建设“三多三少”原则(即绿化多种树少种草、小路多石头少木头、材料多乡土的少城市的)和“顺应自然、顺应规律、顺应民意”等理念转化到美丽乡村实际建设中,追求的是整体风格、绿化、美化、旅游、产业、建筑等项目的个性美。


下大力气做好古民居、古楼、古桥、古堡、古巷、古井、古路、古树、古物等的保护和抢救工作,挖掘传承民间艺术、民间传说、农谚民谣、生产生活习俗、农业文化遗产,呈现出更加浓厚的乡村气息和建设内涵,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坚持一事一议民主议事,农民的意愿变成行动,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基金筹集、美丽家庭创建、环境卫生考评、项目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农民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健康、和谐、文明的建设氛围更加浓厚。桃城镇丰山村收集整理南洋生活用品、古农耕机具、中草药等,建设丰山村华侨文化、农耕文化、中草药文化展览馆。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刚开始建设美丽乡村,有一些镇村侧重于抓好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项目,对农村公共服务重视不足,形成明显的短板。


针对这一情况,永春县围绕提高农民生活便捷指数、文化指数、健康指数、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等五项指标,制定了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方面的19条标准,其中硬性指标17条、引导性指标2条,对美丽乡村的公共服务必须达到的基本水准给予量化和细化。要求村级卫生室(所、站)面积必须达到60平方米以上,为广大群众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和婴幼儿保健管理等医疗卫生服务等等,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和拓展,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把美丽乡村建成农民的生活乐园。


先行先试的桃城镇丰山村,致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实施“365”农村党建综合体。“3”,即三统一:统一农村基层组织标识、统一活动场所功能布局、统一挂机构牌匾;“6”,即六载体:便民利民“e网通”、惠民富民“共同体”、聚民亲民“智力库”、健民乐民“康乐园”、安民助民“110”、爱民为民“竞技场”;“5”,即五机制:访民情机制、议民生机制、聚民力机制、办民事机制、请民评机制。构建了以党组织为主导、以村干部和党员为主体、面向全体群众,融党务、村务、商务、服务、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成效显著,被作为农村党建综合体的典型向全县推广。


重点突出产业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些镇村还是侧重发展传统种植业,乡村旅游业和服务业,这些基本处于初级水平,拉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建设美丽乡村缺乏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县里把产业发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位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指导各镇村科学实施富民产业发展工程,整合农村当地资源要素,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突出农村工业集聚化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化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化经营、文化资源产业化运作,引导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来料加工等乡村生态工业,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纪念品等美丽乡村游服务,引导发展商贸、现代物流、农村电商等生产性服务业,多方位拓宽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渠道,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当年全县平均水平的目标。


五里街镇高垅村引入福建省龟龙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厦门金草集团、新新园艺、嘉盛园艺、盛绿葡萄园等现代农业企业,建成了全省首个球形智能温室,既可栽培特色瓜果及蔬菜新品种,又兼具休闲观光和科普示范功能。


聚集社会力量共建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永春县建立了处级领导挂钩机制、“县里组织、部门服务、乡镇主抓、村居实施”的逐级负责机制、协调督查机制和奖惩机制等工作机制,成立永春县建设美丽乡村领导小组及6个工作小组,完善“八个一”、“十个联动”等工作措施。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更加注重筹融资机制的创新,通过招商引资、社会投资、公益捐资、银行融资等多元化渠道,撬动金融资本、企业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公园、流域整治、乡村旅游、商务、农事、防控、民生等项目,努力形成“村企联建、侨亲共建、金融帮建、村民参建”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动员和带动全社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组织部重点抓好农村党建综合体和村级组织建设,宣传部重点开展美丽乡村的宣传报道工作,政法委着重做好平安乡村建设,住建局常年开展环境卫生考评工作,农业局重点开展现代农业竞赛活动,林业局侧重提升绿化美化水平,水利局重点抓好流域整治工作,旅游局着重打造乡村旅游线路,文体新局全力提升特色文化内涵,工会、团委、妇联、科协等合力开展群团组织服务链、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形成镇村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民魂”工程净化风气


精神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民魂”是引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2016年以来,永春县全面开展“美丽乡村精神家园”行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为主线,突出思想内涵,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围绕“民魂”核心,实施美丽乡村振兴计划,为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创造条件。


坚持道德化民、文化惠民、环境宜民,基本实现“人不闯红灯、开车不加塞、垃圾不落地、用餐不浪费、红白喜事不奢办、言谈举止不粗俗、出行旅游不违规,经济生活不失信”“八个一”的良好乡风民风。


致力建设好“五个一”:即建设一个乡村文化广场、凝炼一种精神主题、打造一批服务队伍、开展一系列活动、建成一个展示区域。培育了桃城镇、五里街镇、石鼓镇等10个“民魂”建设示范乡镇以及丰山村、埔头村、茂霞村等9个“民魂”建设示范村。设计制作彰显永春县特色的“乡村文化广场”统一“logo”标识,深入挖掘弘扬白鹤拳、香文化、侨乡、山歌、南音、漆篮、茶叶、民族风情、名人事迹、家风家训等自然人文资源,建立了38个主题文化馆或展览室,整合镇村文化站、农家书屋、文体设施等资源,开展南音、广场舞、门球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评选出一批历史名人榜、学子榜、能人榜、寿星榜、道德模范榜、身边好人榜、文明家庭榜、最美人物榜等,引导树立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形成一股干事创业的浩然正气,营造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的氛围。



图/永春县桃溪流域综合治理示范段一瞥 (康庆平/摄)


长效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是长期的过程,不能重建轻管、维护缺失、后继乏力。“年初启动、年中推动、年底考评和平时督导”、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向上级争取一点、县财政补助一点、乡镇财政配套一点、村级自筹一点、农民群众投资投劳一点”的筹资方式和“县乡督导、村组管理、专人管护”的常态管护等管理机制如何坚持,是美丽乡村的关键。因此,永春县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机制,明确机构和人员,落实项目管理工作经费和设施运行维护费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对创建的示范村进行“回头看”,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创建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蓬壶镇观山村着力探索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以“村庄景区化,景区生态化”的理念,发挥AAA级百丈岩旅游风景区的优势,大力弘扬仙妈朝圣文化、白鹤拳文化,建设老人活动中心、生态篮球场、文化长廊、健身登山步道等场所,形成了集乡村体验、农业观光、康体健身、宗教朝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型美丽乡村,每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有效增强了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党的十九大号召建设美丽中国。永春县将进一步完善落实美丽乡村振兴计划,展现永春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魅力,树立起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的永春样板。

阅读上一篇

X射线光电子能谱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2024-02-28 16:38:53.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绿色崛起的“永春模式”

2018-01-02 00:07:27.0 作者:中共永春县委书记 蔡萌芽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03046号-1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